2019年9月19日

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工业机器人国有化的必由之路

作者 云雨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下降甚至消失,“机器代人”成为制造业谋求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之一。众所周知,工业机器人能替代从事重复性工作的劳动力,这对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速度、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有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内工业机器人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虽然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20年多的发展中不断进步,但和国际同行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晚、发展缓,差距依旧明显。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依然是制约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瓶颈所在。

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19中国智能制造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70%以上的份额主要被四大家族占据,它们几乎垄断了机器人制造、焊接等高阶领域。另外,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基本都被国外占主导,国产的市场份额不到5%。

在国内机器人市场被外企占据、国内核心技术短缺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如何突破重围、打造自有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对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克也成为了中国企业应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格力智能装备发布了新系列工业机器人和新一代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其中,格力新一代高性能伺服电机不仅拥有高功率密度设计技术,最高转速可达6500r/min,同时整机体积短小,让格力伺服电机的适用性更强。也正是在这样高性能伺服电机的“加持”下,格力工业机器人拥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承担焊接、码垛、搬运、涂胶、包装、分拣及装配等多种工作。这一把握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新突破,让坚持自主研发的格力为人所称道。

(图为2019工博会 格力机器人演示智能分拣)

自2013年格力进军智能装备领域以来,格力在“研发投入不设上限”的氛围中,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精密模具等领域发力。目前在机器人六大核心部件中,格力已经在本体制造、电机、RV减速机、控制系统等方面获得突破,用自主研发产品逐步替代进口。

核心技术是要不来、求不来、买不来的。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实业之路的格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心”突破,打破了外企对核心技术的垄断,推进了工业机器人产品国有化的进程。

面对我国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带动国有工业机器人突破技术垄断、真正做到国有化,离不开格力式的创新企业。敢担当、能创造的格力,以不断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的决心和信心努力实现“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让国有工业机器人能够服务于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