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2日

全国3D大赛落幕!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数字人才成关键

作者 立言

(本报讯)近日,2024年新质生产力与数智化教育教学创新高峰论坛暨全国3D大赛“龙鼎奖”颁奖盛典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圆满落幕。

本次“赛·展·会·奖”活动聚焦新质生产力六大核心细分赛道: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智能电车、能源转型、未来产业,旨在搭建高校、企业、产业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不断培育和壮大创新主体,推动人才、技术、项目、资源等要素集聚,加速创新主体科技成果、教育教学成果落地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急需数智人才。国内业界权威专家、高校专家学者、企业行业领袖代表数百余位将齐聚北京,重点围绕“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的主题进行观点交锋、思维碰撞,共同打造以数智化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全产业链盛宴。

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创新的关键。而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主战场”,面对数智时代,亟待为新质产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字人才”。

应对产业变革、教育变革,加强数智化教育教学创新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次大赛,通过从校赛、省赛的层层选拔,最终有145支队伍的700余位师生站在了全国总决赛的竞技舞台。总决赛针对工业机器人这一热门方向,设立了开放性赛题,重点考验选手们面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设计能力。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全国3D大赛)正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已成功举办至第17届,赛事规模稳定扩大,参赛项目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设计项目与团队,并快速成长为行业新锐与翘楚。为充分发挥大赛各赛道的特色优势,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将高校的教育教学、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集聚等环节和要素有效整合,3D大赛持续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促新”的办赛宗旨,始终坚持着两个点: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也突出体现了以“3D设计数据”要素为基础的数智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应用场景,充分营造了以“AI+3D”数字技术特色发展的科技创新沃土。

2024第二届新质生产力与数智化教育教学创新高峰论坛与“龙鼎奖”颁奖盛典同时举行,本届论坛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推动数智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胡振民;全国3D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著名数字经济权威专家吴忠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邓怡;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现中国航天员中心)原所长沈力平;全国3D大赛技术专家委员会轮值主席,中航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全国3D大赛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总裁判长,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美育中心主任沈旭昆;全国3D大赛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总裁判长,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3D办副主任任霞;全国3D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刘晓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部部长钱政;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以及来自全国高校评审专家/学者,企业行业代表,专业教师/负责人和参赛学生团队等800余人出席论坛及颁奖盛典。本次大会活动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学院院长刘虎主持。

全国3D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著名数字经济权威专家吴忠泽围绕《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作主题分享,他强调,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紧紧抓住技术升级的风口,深化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勇当新质生产力创始人,开启科技创新赋能,打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先进产业集群。

全国 3D 大赛技术专家委员会轮值主席、中航工业集团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作《新型工业化和工业软件发展》主题报告,他指出中国制造缺芯少魂的局面没有根本性转变,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必须解决卡脖子的工业软件问题。在专访中提到: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始于科技创新,提供了巨大的技术创新,把人类引领到更高一个阶段。因此三维、数字、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就是工业化国家梦寐以求的下一次工业革命。因此把这些科技创新的能力全集中在工业4.0,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都是数字经济的在工业的应用。

全国3D大赛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总裁判长,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在专访中提到:3D大赛是创新设计的一个盛事,将高校与产业凝聚在一起,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创新发展,来促进我们国家工业软件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通过大赛,希望我们的参赛选手,更多的用我们自主的工业软件/自主的CAD软件来创新我们的大国重器,创新我们的智能化产品,切实的推动我们国家工业软件的自主提升与发展,为我们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部部长钱政在专访中提到:在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始终是以服务国家战略发展为己任,主要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培养模式的创新(本博贯通)、二是培养条件的搭建(科教平台),能够支撑高端人才培养能力的模式探索。北航在面对人工智能的时代大潮之前,已实现了人工智能教育教学过程的全面数字化,都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全国3D大赛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总裁判长,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美育中心主任沈旭昆在专访中提到:人工智能爆发式的增长,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有些影响还不好估量。尤其虚拟现实技术、3D/XR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使教育教学的应用场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方式已经完全改变了,对教师带来挑战,特别是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理念下,提升数字化创新能力,为国家的创新发展和新质生产力数字时代下,转变角色、作出贡献。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双寿在专访中提到:科技变革和产业升级对人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新型劳动者。智能制造要实现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智能制造的发展目前离智能化还有距离。教育要面向未来,高等工程实践教学需要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赋能。

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吉红在专访中提到:作为新的生产力细分赛道之一的高端装备,华中数控主要是做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称之为工业母机。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和制高点,在中国在推动制造强国过程中,它是一个核心关键的设备,长期受制于国外的封锁限制,因此我们把中国工业母机发展起来,缩小跟国外的差距,解决卡脖子问题,这本身就是为中国制造业赋能,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